Monday, March 26, 2007

220 万 年薪

虽然我从新国返马已好一段时间了,间中也还是会留意该国的一些新闻. 本来我人在吉隆坡,应该多留意本地的消息. 可因听说最近该国部长将会加薪一倍, 而让我有感而发.

220万新币一年,相当于18万多新币一个月.若以一个月30 天来算(要领这样的薪酬,周末加加班应该不过份吧^_^),日薪应该是6千多薪币.嘿,早知道就该听妈妈的话,努力读书,考取好功名..人家一天的薪水,比我以前在那一个月的薪水还高...好多. 

其实,100万年薪也好,200万年薪也好,只要国民负担的起,那也就算了.只是这一次,标榜着'透明化'的手法来处理,让我有点'看,我已经向你坦白了,你还能把我怎样?'的感觉.而且总是觉得这手法有点'似曾相识'...

就不知道各位有何看法?

12 comments:

89-151 said...

($_$)早知道當年回來時接受新大教授的建議去考個拖福然後跟中國人拼個學位兼當助教,為政途及前途做個起步...甚麼都市計劃,城市發展現在都只有在 Sim City 裡實踐而已...

chun hau said...

恩,和馬來的差很多,希望馬來的不會要和他們比.夠吃就好...

Value Investor said...

其實我想說的是和大馬比起來
新加坡兩百二十萬年薪不算啥
人家新加坡部長都是辛苦錢,
要給新國高成長的commitment
人家新加坡是本薪高沒有外水


大馬是本薪低但是外水何止四百五十萬RM?
工程包一包,合約給一給,AP發一發,
上探千萬RM是機會是到處有
最重要及了不起的是,拿完千萬後,
油價持續起,水費一樣升,
電費不會降,toll fee給到軟,
吃藍色小藥丸? 不如試試Tongkat Ali看..



要考Toelf嗎?
太辛苦,念到好學校,最後還要熬個五六七八年..
不如花個幾百塊,報紙打開找一找,
博士學位lenglong賣,買兩個打對折


大馬樣樣物價都是起,唯有薪水永遠不會動..
花個幾百元買博士? 想想還是算了..
管你Oxford, Yale, 還是 Harvard
最重要名字要取的好..
我想現在改名叫Ali最實際,
誰叫我皮膚不夠黑?
今年夏天我要天天日光浴

從今以後,
請叫我Mohammad bin Ali,
改完不用Tongkat Ali,一樣硬到底..
住"皇宮",掛拿督,有空上上報,
大馬處處是生機..
American Dream再美
也比不過本土Malaysia Dream美
吾愛吾家
Malaysia Boleh and WaWasan 2020 berjaya..


Wait a minute, I think it should be
Malaysia Bodoh and 哇哇聲 兩空兩空...

阿腾 said...

嘿,本地的政府就不会这般的透明化.光天化日下打抢他们还是不如攫夺匪般高明.可我想,不论国家治理的如何,自己要求加薪,然后自己批准,怎么都说不过去罢..较好的比较是与香港特区政府来比比.香港人口是新国的一倍多两倍少一点,GDP 是新国的一倍多(source:CIA world book).政府也相对的清廉.若能比较双方"部长"级的薪金,可能才较有意义. 别忘了,香港的生活水平可是高出新国很多. 虽然一个是国家, 一个是特区,但经济发展的重任是差不多一样.就算额外的外交部分很难搞, 因此要求比美国,英国首长还要高的月薪, 那可真的有点难以理解...
现代的官员,不求清廉至两袖清风,但求问心无愧.如此的强势,与我国通过大道过路费敛财的官员有何分别? :)

Value Investor said...

前篇留言是針對大馬現況,目前這篇大約回到新加坡情況.一國經濟和市場效率的其中一個前提是建立在資訊透明度上,以減少資訊不對稱下的額外成本.


這次的問題是他們是否在這次的調薪課題上有球員兼裁判的角色?但我覺得問題不大.我以為新加坡政府在大部份的制度上有一慣的透明準則和合理標準.然而,依照阿腾的回應,我順勢接下去.



在部長級薪水這個議題上,可能有兩個可議的地方.第一個可議之處是,新國政府是否有如同大企業設立薪水向下調整機制? 如果他們薪水有和新加坡經濟成長及人民福祉做正向掛鉤,我看不出這樣的制度的壞處在那裡.


國家不同於企業,當然不能以單一利潤或成長指標來做為績效的單一標準.不少新加坡人稱新加坡為Sinkapore, stinkapore或$ingapore,這似乎某種程度的表達對目前新加坡現狀的不滿.當然人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永遠不會安於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大家都要好還要更好.以怎樣的指標來評量人民平均福祉增加了是這次應否加薪的第二個問題核心.當然在這方向,我是"假定"他們有一套評量標準,而當然爾也達到了人民福祉標準.


根據報導他們的薪水是前六大企業八大企業家平均薪水的55%.以管理一個四百萬員工的"大企業",目標放眼在六百萬"員工"的企業.因此在加薪的事上,持平而論,我是覺得是ok的.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風格,以HK做類比,不論從人口數,"國家"面積或GDP似乎都是最接近新加坡的情況.這是一個很好的比較方向.然而,畢竟在政治上,國家後援支持上,新加坡和香港卻是截然不同.因此,可能比較上參考價值不高.就如同中國總理月領薪水比大馬the store的經理還少,但他卻管理十三億的人口.這代表了什麼? 當然這代表了無限多種可能性..哇哈哈...




回到我留言一開始基調,有"標準"夠透明,讓大家有一個準則可以依尋才是根本核心.新加坡是要走出自己的路

---




不過,如果我現在在新加坡我一定也會幹的要死,畢竟最後錢還是從我的稅裡出啊. 嘿嘿



美國總統一年不到四十萬新元.但是很明顯的,Clinton退位後目前一場二小時演講是近十到二十萬新元. 好像很好撈..哈哈哈

阿腾 said...

“透明”的标准自然较能让大家有个依据。但就如中国的领导赚的钱不比大马的store manager高的例子,一个不是法选的政府,一个是业绩为导向的筛选,大家用来衡量的“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比较的价值也不太高。
其实我觉得,具有争议性的其实有三点。其一,虽然手法是“透明”的,标准却缺乏说服力。就凭新国的发展而结论说新国政府应领取功劳,那领导美国(更大更复杂的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政府更应该月入千万美元了。再者,美国的前十家私人机构的领导的薪金又何止月入千万。所以,这标准真的有待商榷。

其二,若真的要与私人界来标杆,那就要像私人界般,好好的把corporate governance 给做好。比较好的做法是把管理层和董事部分开,再由董事部去监督管理层的表现,以及适当的奖罚。这一点就很“透明"的不存在.

其三,若因部长的年薪不到220万就不能留住人才,那可能当官的价值观已经被扭曲了.不能以人民福祉为己任的官,可能其实就不太适合当官.也许,胡锦涛的月薪可能比我们大部分的同学的还低,但是能把自己的名,记载在中国发展史里,那可是, 套句Mastercard 的广告, priceless. 若新国的部长们都没有此心态(别忘了,他们已经年薪百万了),那要么就是他们不太适合这份工(所以,薪水'少'了就不能继续做好这份工), 要不然,就是新国的精英分子都是以金钱来衡量一切. 那可真令人担忧...

Value Investor said...

咳..看來通常風花雪月比較簡單
blog上要討論真的是太難了

---
無論如何我們同有一個相近的結論.不管是拿企業和國家,或國家和國家在blog類比都是不能盡述本意.我拿新加坡和企業類比是基本上我覺得新加坡象一個企業多於一個國家.新加坡本來就是一個高度"資本主義"的社會,crisis和認同感的問題本來早己出現.而要高薪才能留的住人才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從不反對在現今的事實下做基礎面改革才是決解之道,並塑造新加坡人由內心發出的真正身為新加坡人的優越感.但是,現階段一味的以"道德"和"高官"應具正義感等理想主義是無法面對現實的現今新加坡問題的.



我還是重申要從最根本的層面著手,透明的制度是根本的一切.跨國家及東西方文化的比較並進步到高官薪水具有某種某度的意義.但絕不能無法無限上網或延伸立論並得出二百二十萬,或一百萬或仍至二十萬是否合理.

阿腾 said...

其实写下这篇blog的原意也不是要得出个有意义的结论。旅者也不必太在意。大家在议论方面都会有盲点,加上重点都不一样,所以也肯定不会有个所以然来。我们都不在新国,也不是她的子民,所以也没必要强调谁是谁非。我不晓得你是否在新加坡住过一段时间,若无的话,你可以到那里呆一呆,然后再看看你是否对你原有的观点持有一样的看法。这是我唯一能够有的总结罢。。。

Ai Yi said...

who is 旅者 ?

Eunice said...

政治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和宗教信仰,直销都是一样敏感话题,呵呵!

不聊了,但希望俊豪没事。祝福他。

Value Investor said...

回仲腾,
新加坡喔十幾年前住過算不算? :p
話都說了以個人前提下,我如果住新加坡我反對到底,因為稅是我缴的.新加坡是看似有點社會主義下的極度資本主義.

只是大家的切入點不同,不過我聊的還蠻是快樂的,謝謝討論啦



---
回aiyi 我就是旅者你要找我嗎?哇哈哈

---
回wanteen 一點都敏感.還有要好好把握2008的大選一票 :)

万达 said...

我想旅者不会就是伟祥吧?!!

对了,我本人现今仍在新国混生活.对于已上"220万年薪"的确觉得很干!而且是被干到不行!!!由其是永久居民普遍缴税较多:<.....

但值得一提的是新国公民是乎都普遍认同新国政府的逻辑思维与其数理运算!也许这也是新国的思想教育成功吧??也可能是新国人民一般严重得缺乏地理与历史教育,而无从思考并加以比较?

无论如何,当有投票权的公民都选择认同.我们又能如何呢?

想到这里,不竟然得担心起以后孩子们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