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大家好!
大家可以到此网址看看一下宝宝的影像.
说实在, 当了爸爸的我表面上多了些担忧, 但我还是能感觉到心底里面有一股说不出来喜悦与自豪的.
就酱, '猪'大家身心愉快! :)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7
幸运抽奖
“hello” 我接了该电话。
“先生,请问你会说华语吗?”一位带着有点中国口音的小姐用中文问。
“会阿”我说。
“是这样子的,我们是中国的xxx机构,最近在朗卡威(应是Langkawi)将进行一向度假村的项目,所以特进行这个访谈。”她在电话的另一端解释着。
“ok。。。”
“我想了解的是,关于吃的、住的和玩的,您对于哪一方面较注重?”她问到。
“都注重耶。。。”我已经觉得这就是所谓的欺诈电话,可是还是继续和她掰下去。
“是哦,那您挺会享受的。我们公司将在9月25日在双峰塔(KLCC)举行一个慈善义卖会,到时会有抽奖。为了答谢您的时间,我们会给您一个幸运号码来参与该抽奖。请把你的编号写下来。您的编号是Axxxxx。”她继续的说。
不是要访谈的吗?怎么只问一道问题,且又突然变成了慈善义卖?
“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到我的电话号码?”虽然是明知故问,还是要继续掰下去。
“哦,我们是通过电脑的程序得到的,”她解释后接着说,“请问先生的名字是什么?”
“我姓张。”心想终于都问到我的名字了,这不是应该一开始就问的吗?,不知怎的,就想到‘张’,呵呵
“张先生,可以知道您的全名吗?”她接下去问到。
“不太方便说。。”一时想不到该用什么名字。。。
“名字也这么神秘吗?我只是想要做个记录”她仍然不死心。
“不太好吧。还有其他问题吗?没有的话就这样好了。”有点掰不下去了。。。
“好吧,那谢谢您了,再见!”她有点无奈的说。
其实不只是我,我的同事也接过类似的电话。可她因为只会说广东话,所以‘访谈’并没有继续下去。
且看下星期我是否是那个幸运儿,有机会‘赢取’该抽奖。
突然觉得,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中文沟通能力,原来也会在不小心的当儿,让自己成为骗子的目标。突然觉得对所谓的背负着5000 年文化的同种异国的她,感到悲哀。。。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07
昂贵的下一代。。。
1998 年 一学期的学杂费(不含生活费)是US$5,500-6,000 左右
2008年 一学期的学杂费(不含生活费)是US$12,500 左右
2018年 一学期的学杂费(不含生活费)可能 是US$23,000 左右
2028年 一学期的学杂费(不含生活费)可能 是US$46,000 左右 (我的女儿刚好21岁)。
假设她18岁的时候,学费是US$40,000左右,8个学期就要US$320,000-US$350,000。假设兑换率是1US$:RM3, 我们需要在2025-2029年期间准备RM960,000-RM1,050,000。
这只是美国的公立大学的学费,私立的更别想了。。。
可能我们应该:
1)买大彩或TOTO
2)移民 (到美、加、澳)
3) 多打几份工
4)尽早把女儿嫁了(有机会的话)。。。 :)
更惨的是,就算投了这笔钱,也不晓得报酬是什么 :)
也难怪现在的家庭只要1-2 个孩子。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Letters
昨天囘娘家的時候就被逼着整理。
結果看見的很多很多同學們以前寄給我的信。
數量排行榜的第一位是阿美。 應該有60幾封。
最工整獎是振宏。 很多封信都是電腦打印的。
最具創意獎是其威和阿美。 其威兩封信是用僑大的紅線書簡寫的; 有兩封是用訂貨單的背面寫的。阿美有一次是用舊式日曆紙的背面, 用舊式打字機寫的信。
最吃驚獎是永順。 有一張明信片的封面設計是保險套, 摸上去竟然還有立體的觸感設計!
其實, 郵寄的信件真的好好。 最後一封收到的信是2000年的2月。 我想, 大概那以後都是電郵了吧。 謝謝大家那個時候寄給我的信, 那些信真的帶給我許多許多的鼓勵和勇氣。 也所以, 我就全部都保留到了現在。
謝謝。
Sunday, September 09, 2007
Monday, September 03, 2007
我们是天才小钓手
Friday, August 31, 2007
50 步...
马来西亚是个名副其实的多元种族国家。我们有的不只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大民族,还包括了东马的Kadazan, Bajau, Iban, Melanau, Bidayuh, orang Ulu, Kelabit, Penan等等。 巫裔也可细分成Malay,Bugis, Minangkabau, Javanese 等等。印裔其实也包括了Tamil, Malayalis, Punjabis, Gujaratis, Sikh 等等。华裔嘛当然也不用我多写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Wikipedia 去看看。
除了种族的区分之外,这里的人民也能够选择不同的教育体系。除了国民学校之外,我们有国民型 小学(中文或泰米尔文),回教宗教学校,私立的英语源流的小学(本地的如Sri Kuala Lumpur, 及国外来的如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中华独中(^_^), 国民型中学(改制中学,如有名的槟城钟灵中学)及其他等等。就连大专院校也分成国立的(以国语为主),本地私立的(以英语为主,如MMU等或华语及英语并用,如新纪元等),以及外来私立的(以英语为主,如Nottingham U 及 Monash U等)。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及宗教(略去不多写)的影响下,加上不同的教育体系下,要叫我们的社会要如何不多元呢?:-)
我在多元的吉隆坡也有好一段日子了。这些时间看到的,听到的,特将一些有意思的摘录于此。我尽量以时间的先后秩序来排列。
闲聊篇
“在给我们多五十年,我们就不需要政府的帮助了”-一大学(得奖学金的)巫裔同学。
“Nanti depan dekat xx.xx km, ada block lagi. Mesti jaga speed ok ?”- 一‘尊贵’的交警,在我付了RM50 令吉的‘过路费’之后,给我一些贴士。
“通常名字里有Syed (男)或Sharifah (女)的人,多数是阿拉伯后裔”-来自马六甲的阿拉伯后裔的朋友。
“首相一定要是马来人,因这里是Malayland.”– 一位巫裔德士司机(某次出国公干之前的车程)。
“我一个孩子就够了”-一巫裔朋友,已是一个孩子的妈。
“安华要赢得选举可不容易,因这里选举要赢需要很多钱” – 另一位巫裔德士司机 (在Ijok补选之后)。
“我哥哥去某政府奖学金的面试的时候,才被告知那是保留给土著回教徒的”- 一位印裔回教徒同事。
“我们的父母都让我们受很多的教育,因为这是唯一能让我们在有必要(被迫)到外地讨生活时的保险” – 一位印裔Gujaratis同事。
“我的中学巫裔校长,在知道我SPM考得8个A1 却申请不到政府奖学金之后,告诉我她的孩子得到了奖学金。她孩子的成绩也没有8个A1。”- 一位来自巴生的华裔同事。
“如果你没有亲戚或朋友在政府医院上班,紧急得case 还是不要到那里去”-一位銮中的老同学。:-)
“有些巫裔的同学,也对某些靠‘关系’而得到奖学金的巫裔同学不满” –一曾经在RMC念中学的华裔朋友。
“Bukan Boss, saya bukan guna work permit, saya sudah dapat IC merah selepas 1-2 tahun di sini”-其中一位印尼裔钟点女佣。
“我到移民厅申办居留证时,官员暗示我说只要我给他RM10000,就可以办个马来西亚的PR”-一新加坡华裔朋友(大学学历),嫁过来马来西亚。
“要不是因为家人,我们应该是不会回来或长久呆在这里”- 一大学的华裔同学及她的丈夫。
“我很舍不得马来西亚,可是我也不想放弃我刚拿到的加拿大PR。我的父母也不反对我过去那里,尤其是巫统那班人讲了那些话之后”- 一吉隆坡中华的校友,我 大学的同学。她曾经在美国Corning Inc上过班,后来回流在马工作了一段日子。现在多伦多上班。
“我在这里很开心,从没想过要回去美国”- 一曾经在美国工作过的大学印裔同学。
“我的澳洲PR明年就到期了。我应该是不会放弃,而是回到那里找份工作并定居。”- 一位澳洲大学毕业的华裔同事。
Saturday, August 25, 2007
版面更新
我很粗略的將文章分為幾類:
- 閒話家常 - 目前不屬於下列兩類的都在這裡
- Kopi Tiam - 時事政論類的在這兒。取名 Kopi Tiam,那裡不正是大馬人最愛談政治的地方嗎?
- 版務 - 就像這篇這樣...算公告類吧
大家可以在發表文章時隨意加上適當的 label,也可以更改即有文章的 label。
另外我也增加了其他人的 blog link,有需要的人也可以自行增刪。
2007/08/27
新增右手邊的 Recent Comments,這樣大家就可以知道最近有誰留過言了。
以上。
Friday, August 24, 2007
祖國印象
先從幾個小故事說起好了。
一、身分證
我的台灣朋友出門幾乎不帶身分證,我告訴他們,在馬來西亞沒帶身分證出門,若是被警察臨檢查到的話,可是會惹麻煩的。他們一臉不可置信的樣子。
回馬來西亞時詢問家人,為什麼不帶身分證出門要被罰?他們的說辭還蠻統一的:「你不帶你怎麼證明你是馬來西亞人,不是偷渡客?」
是的,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身分證是身為國民的證據,沒有身分證,你就好比是偷渡來的非法移民,是犯法的,要被抓去吃咖哩飯的。」
但是,為什麼我們得用這種方式來證明我是國民?
二、黑玻璃
我告訴台灣友人,在馬來西亞是不准貼深色的汽車隔熱紙的,朋友譁然,想說熱帶地區應該更需要隔熱設備才是。我問馬來西亞的朋友,對方解釋說,因為警政單位擔心歹徒會坐在貼有「黑玻璃」的車子裡做壞事,比方說拿著手槍準備犯案,所以才明文規定不能貼深色的隔熱紙。
咦,那那些大人物的黑頭車呢?怎麼個個都是黑玻璃?
「這你就不曉得了」友人說,大人物怎麼會犯法呢?而且大人物不想被媒體騷擾啊。
三、服務
到馬來西亞駐台經濟文化辦事處辦事,碰了一鼻子灰。同事問:「這辦事處不是相當於貴國的領事館?不是應該協助你嗎?怎麼反而像在刁難你?」「你那麼會吵,怎麼不給他投訴一下?」我說:「不了,省得原本只要三個月時間辦理的文件,變成半年。」
是的,這就是我對政府機關的印象。不論從馬來西亞到台北,仍舊保持「傳統」。到駐台辦事處,我從來都沒有「回家」的感覺。
四、海關之一
回國時帶了兩支手機回去,新的自己用,舊的淘汰了給家人用。入境新山時,海關發現行李箱裡的舊手機盒,開口就說要抽稅。我問說舊手機為何得課稅?新手機是台灣手機,但目前處於漫遊模式。對方說只要是從新加坡入境,帶有兩支手者機,就得繳納稅金。
我反問他那是不是所有帶手機進來的旅客都得付這筆錢?對方竟說遊客都已經有辦理相關手續了。我說一路上也沒有看到任何告示牌說明,並請他出示相關法規。對方拿出三大本厚厚的文件堆在桌上,叫我自己翻,並說新手機也得付牌照稅。
你是官,我是民,你要罰我,請你出示相關法規。他拗不過我,最後一毛錢也沒收,放我走了。
海關之二
從雪邦機場下機,碰上行李抽檢。對方將我所有的衣服一件件挑出來,詳細檢查、詢問所有物品。接著棄之不顧,讓我一人在那裡收拾殘局。
我想起在紐約和東京行李被抽檢的情形:海關人員戴著手套,輕輕地打開行李,一樣樣物品仔細檢查,再整整齊齊地把我的東西歸位,最後跟我說謝謝合作。
五、對付
每次翻看華文報章,都會看到「政府準備『對付』某某某」的字眼,讓人看得心驚膽顫。似乎只要不符合政府的期待,就會遭到「對付」。政府不是該服務人民的嗎?怎麼會變成動不動就要「對付」人民的機器?
所以我們看到黃明志被「對付」,因為他寫了不該寫的歌,說了那些「不能說的秘密」。
(有沒有人知道「對付」這個字的原文是什麼?是譯者沒有用適當的字眼,抑或是它的原意真的是「對付」?)
再過兩個星期就來台滿十二年了,足以讓我唸完小學和中學,再過幾年就要超過我在馬來西亞生活的日子了。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馬來西亞人,特別是聽到有人提起祖國的不是,總是會像《愛的教育》裡的愛國少年一樣,義憤填膺地想要去糾正對方。
然而,矛盾還是有的。我愛我的國家,但我的國家似乎沒有相對的愛護我們。我們也是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人,為何沒有購屋優惠?為何沒有入(大)學保障?諸如此類等等。於是在拿到他國的永久居留證後,回不回去,似乎已不成為一個疑問。
最後我想說的是:封殺了一個黃明志,還有千千萬萬個黃明志,哈哈。(本句抄自周星馳《功夫》)
故鄉已成異鄉,異鄉已成故鄉。分不出,孰異孰故。
Ref:
2007.08.15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明志道歉,大家一起來 Rap/鄭丁賢
2007.08.08 星洲日報.情在人間:你帶身分證了嗎?/鄭丁賢
Thursday, August 23, 2007
網速很慢?寫封信給主要媒體吧!
詳情可以參考該網友的 blog: http://www.kukujiao.com/2007/08/19/streamyx-again-iv/
及其他網站的相關報導: http://www.redesignmalaysia.com/2007/08/19/from-10kbs-to-170kbshis-name-is-earl-and-he-got-tmnets-ceo-to-visit-his-house/
還有後續的發展: http://www.redesignmalaysia.com/2007/08/19/his-name-is-earl-and-hes-pissed-again-an-update/
網友 Earl 很高興的用了一天的高速連線,現在又被打回原形了。只能說是被 Streamyx 擺了一道並借之以宣傳。
Wednesday, August 22, 2007
烈火未熄 II
不好意思,我不是想反政府,只是不想一直自我矮化的当个二等公民,然后一厢情愿地认为‘明天’会更好。更不想我的下一代有这样的想法。
ps:听澳洲的同事说,他从台湾随家人移民到澳后,从来不在任何官方的表格上看到有种族这一栏。。。
Sunday, August 19, 2007
Sunday, August 12, 2007
国际形象
可是阶级不平等几乎是每个社会都有的,人可以被任何因素分类:肤色,区域,收入。。。。消弭种族不平等国家的竞争力就会提升吗?人权才是我们比较需要正视的问题吧。不要忘了巫裔异端份子被对付时,他们也是不手软的。
美 国NBC Dateline 上周一播了一个菲律宾少女被人肉贩子骗到Penang,她的美裔姑/姨丈到马来西亚救人的故事。且不论故事真伪(我是很怀疑为什么救人要带NBC crew 啦)。重点是警方的办事不彰和国家对human trafficking的处理据说是全世界最低的。
然后我没有看到太多电子媒体/政客讨论如何打击罪犯来改变我们的国际形象,不过为了国家和平及国际形象,我必须学会如何用已经被批准的方式来爱国。譬如
1。 千万不要有国旗蛋糕(July 4th 时所有的蛋糕和派都是国旗,可是那是人家的事), 你可以做好拍照但是不能切或吃。那,拍完要如何处理呢?他们没有教。可是我蛮确定如果在我家垃圾桶找到一个完整的国旗蛋糕,我们全家可以在内政部团聚。所 以在我发明出让国旗蛋糕有尊严地凭空消失的方法前,大家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2。熟记国歌的每一个词,如果不幸忘了就闭嘴,万万不可乱哼改词;可是我的记忆不复当年背两百多块骨头的盛况。我常常连昨天吃了啥都忘了,还是闭嘴安全。
3。还有很多国旗可以印在哪里,不可以印在哪里的规定。我常常把衣服穿反。所以我即使印对了也可能穿错,还是不要试的好。
因为我学不会什么可以作,什么不能作,也可能我没有黄明志那么care,我还是沉默的好。
Monday, August 06, 2007
Bukit Gasing
难得的一个供城市人休闲的好去处, 也是我常去'呼吸新鲜空气' 的好地方. 可惜的是,邻国的烟霾让大部份的户外活动都得暂时告一段落...
Wednesday, July 25, 2007
Tuesday, July 17, 2007
Sunday, July 15, 2007
Thursday, July 12, 2007
the king and i
日期13/7/07--26/7/07
有兴趣者可查询 www.thekingandi.com.my
下一站是新加坡。。
奉劝大家看KL的吧! 因为我们的傻佬部长Rais Yatim把乐团奉送给“国王与我”使用,free 的,所以阵容很大,声音饱满。而NSO一向是公认的 平、靓、正(这次更沦为免费劳工),品质没有问题。
指挥一路笑呵呵,说在美国最多12至14个乐手。我们就心理非常不平衡,说:“我们还有,你要不要!”不懂他听不听得出这是讽刺。
至于新加坡那一站,就希望他们不会再发生像the sound of music般找不到乐手的窘境,呵呵!(这也是讽刺)
Monday, July 09, 2007
倒数到八月三十一日
若有意写而还不是成员的同学,可以连络我. gcha(at)hotmail.com